导航菜单
首页 >  关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  > 关于儋州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关于儋州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关于儋州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一、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3年是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的第一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之年;也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关键期、政策红利释放期、高质量发展窗口期;更是儋州洋浦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新成效的一年。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指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及省委八届历次全会精神,锚定“一本三基四梁八柱”[1]战略框架,全力围绕“更加开放、更有深度”,紧盯海南自贸港“港产城科”融合发展先行区示范区的发展定位,儋洋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迈上新的台阶,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将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服务进出口、货物进出口和大宗商品贸易分别迈上“百亿、千亿、万亿”级台阶;改革开放深入推进,营商环境明显优化,城乡融合不断加快,民生福祉持续改善,海南高质量发展“第三极”的底色持续厚植。

(一)高水平开放向纵深推进,自贸港“样板间”成效明显

封关运作压力测试加力增效。“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等自贸港政策效应扩区增效,境外货物“径予放行”、出区货物“单侧申报”等政策效应不断放大,零关税、低税率政策红利叠加释放。全年适用货值36.8亿元,减免税款5.3亿元,占全省43%。企业享受企业所得税15%优惠14.9亿元。洋浦保税港区加工增值免关税、简化企业申报、扩大进出口商品第三方检验采信范围、精简自动进口许可管理等首批11项政策经批准从保税港区2.26平方公里扩大到经济开发区114平方公里全域试点实施,全国首单进口水泥第三方检验采信、自贸港首单高级认证企业分送集报免担保业务相继落地。中国境内首个境外高校独立办学项目海南比勒费尔德应用科学大学实现招生。

洋浦港国际航运枢纽功能突出彰显。“中国洋浦港”船籍港政策成为海南自贸港对外开放的标志性政策。获批全省首个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洋浦港口岸全岛封关运作10个项目已完工,达到封关运作硬件条件。洋浦保税港区获评2023年中国外向型高质量发展十佳园区。新增转籍国际船舶9艘,累计注册国际船舶43艘,载重吨超532万吨。新开通内外贸集装箱班轮航线5条,累计开通内外贸航线45条。水运周转量达到9020亿吨公里,助力海南国际航行船舶总吨位位居全国第二。新型离岸贸易加快发展,五矿发展、恩耐吉能源等企业纷纷布局洋浦。QFLP[2]、适度提高非金融企业境外放款规模上限等12项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外汇管理改革试点落地,办理试点业务3737笔,同比增长48%。

(二)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凸显

工业“压舱石”夯稳发展“顶梁柱”。工业增加值在GDP中占比24.9%。石化产业支柱作用不断强化。洋浦成为全省第一个四星级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洋浦石化新材料入选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总投资281亿元的百万吨乙烯项目建成投产,带动下游逸盛石化250万吨PTA和180万吨PET、海南巴陵石化17万吨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项目、奥克化学20万吨环氧衍生物、京博(海南)新材料200万吨沥青、东方雨虹防水材料等12个项目开工建设投产。同时,已延伸至生物降解材料、高端聚烯烃和工程塑料等领域,星之海2万吨氢氧化锂、中石化聚酯6万吨PBST等项目加快建设。实现炼油、芳烃、烯烃、新材料四路并行。海上风电产业集聚成形。规划约1500亩的产业用地和风电码头,打造风电装备产业园。已签约7个项目,总投资近70亿元,产值135亿元。申能装备产业园首台机组成功下线,大唐风力发电设备项目进场施工,带动江苏海力、亨通海缆、远景科技等高端装备制造项目陆续进驻园区。数字经济产业成为经济新增长点。2023海南自贸港数据大会成功举办,桉菏数控成功签约,总投资102亿元的润泽自贸港国际数据产业园项目正式落户儋州。儋州工业园加快建设。盐田港、京东、深农、中国移动、东华软件等一批优质项目落地。

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举办规模以上会展活动共56场,其中千人以上大型会展活动12场。成功举办第一届儋州(洋浦)私募基金发展大会、央企商业保理高质量发展大会等大型金融会议,新增私募基金类企业13家,智慧金融平台放款28.8亿元、占全省36%。海花岛奥特莱斯、核心商圈夏日广场等商业综合体业态提升。申报洋浦国家冷链物流基地,洋浦国际智慧供应链中心完成主体结构施工。

全域旅游发展势头强劲。全年接待游客首次突破1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9.5亿元。成功举办第27届中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2023中国田径大众达标系列暨海南省大众田径冠军赛、第五届全国高等院校高尔夫冠军赛、海南高尔夫公开赛欧巡挑战赛等高级别体育赛事,“儋马”入选“2023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创成省级体育旅游示范区。儋耳追光、火山海岸旅游驿站正式开业,环岛旅游公路儋州段全线通车,儋州海花岛·环海艺术美食街获评第三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

(三)环新英湾地区开发建设全面提速,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国土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按照儋洋一体化发展和“多规合一”的要求,明确各类空间边界和红线,有机匹配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推动儋洋协同互补。儋州市、环新英湾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相继获批,高标准规划环湾自贸港新城,编制完成15项重大专题研究、6个专项规划、“一区七镇”各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环湾新城建设成果丰硕。环湾区域安排投资规模500万元以上项目255个,总投资1983.2亿元,完成年度投资203.6亿元。环新英湾旅游公路、洋浦疏港高速公路、环新英湾快速干道、王五互通等12个公路相继开工建设,自贸港新城30余条路网建设稳步推进,形成环湾“三环三跨湾”,内通外达的交通路网体系,实现30分钟通勤圈。航运大厦建成使用。总投资20.46亿元的未来社区项目启动建设。洋浦初级中学、西部中心医院滨海院区等民生基础设施建成。环新英湾邻里中心、深儋科创中心、华能核电服务保障基地等自贸港新城五大项目落地环新英湾片区。

(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在全省率先推出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告知承诺制审批改革,通过“两图一表”审查、容缺审批办理等方式解决规划报建难问题。累计缩减行政审批承诺办结时限482个工作日,减少审批材料213项,减少环节39个。全面推行“机器管招投标”[3],推行“带押过户”[4]新模式。实行企业登记注册“绿色通道”全市通办,企业设立时间缩短至0.5个工作日,注销企业可实现1小时办结。建立首席服务专员制度。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效推进,我市综合信用指数在全国261个地级市中位列第45名。创建11个“信易+”应用场景,其中“信易租”等5个为全省首创场景。营商环境评价全省排名第三,洋浦经济开发区成功创建省级营商环境示范园区。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坚持“走出去,引进来”。拓展国际朋友圈。先后走访新加坡、越南、阿联酋、荷兰、德国等7个国家或地区,落地签约益海嘉里、CWT、泛亚外资背景项目。分别在上海、深圳、西安、成都以及省内开展各类招商引资推介活动31场,覆盖嘉宾规模超4500人。举办首届海南自贸港航运发展论坛等规模以上会议会展56场,千人以上会议12场。今年以来,招商签约金额超600亿元,引进了中储粮、中石化商储、远景能源、润泽数据产业园等一批重点企业项目。2023年共接待企业超3000人次,其中来访超1300人次,招商热线超1500人次。洋浦保税港区新注册企业逾1800家,同比增加32%。组织环新英湾地区、洋浦片区、那大片区等重点区域项目集中开工,预计总投资近500亿元。

(五)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推进,城市绿色发展成效明显

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两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之实、力度之大、成效之显著前所未有。第三轮中央环保督察完成各类问题整改143件。坚持立行立改,海花岛涵管桥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提前7个月完成。突出生态优先,国际集装箱枢纽港扩建工程耗时6个月,为7万余株珊瑚搬家。2023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9.7%,SO2浓度同比去年下降16%。深化土壤环境防治工作,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100%。2023年全市森林覆盖率54.37%,湿地保护率56.89%。“六水共治”[5]加快推进,全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城市内河(湖)水质达标率、入海河流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实施松涛东干渠改线,加快老干渠沿线景观美化和城市更新。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实现无烟化,绿色电能全覆盖,被评为海南自贸港首个“四星级”绿色港口。华能热电联产项目已全面投产,全国首套燃气烟气二氧化碳捕集装置投入使用。京博石化荣获“国家绿色工厂”称号,洋浦申报国家级绿色化工园区已通过专家评审。全省首宗海洋碳汇交易成功上架。

(六)民生安全底线兜紧兜牢,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宜居城乡建设步伐加快。成功通过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兰洋镇国家卫生镇省级复审。10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竣工验收。东湖公园对外开园,全市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40.02%、41.10%。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建成农村污水处理工程4宗,完成620个自然村污水处理,治理率55.4%。改厕竣工3000座,完成12个行政村环境整治。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图书馆接待读者27万余人,博物馆展厅接待参观者8.8万人次;全市已建成33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实现市、镇、村三级全覆盖,话剧《载酒东坡》成功首演。

“五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路网体系更加织密。儋洋一体化交通项目共44个总投资570亿元,G98洋浦互通、S308美洋线改建工程、省道S315王五工业园区段市政化项目等30个项目已开工建设。水网体系更加完善。天角潭水利枢纽工程开始蓄水,那大片区一体化、新州水厂扩建等4宗城乡供水工程开工建设。电网体系加快构建。投运配电自动化终端746台,配电自动化有效覆盖率91.83%,电力配网基建项目投产460个。光网覆盖更加广泛。全市239个行政村千兆光纤宽带通达率100%,5G覆盖率100%。全力推动千兆城市建设评估工作,各项指标均满足评价标准。燃气供应更有保障。现有管道天然气公司3家,已建成经营性的液化石油气充装站(二级网点)9家,共有27个储罐,储气量为760立方;液化石油气供应站(三级网点)53个;汽车加气站9座。

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稳步发展,完成撂荒地复耕10905亩,复种面积10642亩。建成常年蔬菜基地1.5万亩,新增热带水果种植面积1.1万亩。连续19年荣获国务院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新增200亩以上农业种植基地156个。我市入选全国百个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儋州鸡”入选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儋州白骨鱼”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儋州有味”农产品区域品牌深入人心。海洋渔业加快发展,金雨海洋智慧渔业产业园、173公顷峨蔓海洋牧场等一批渔业项目加速推进。国际健康食品港初具规模,澳斯卡粮油产值翻番,海南寰希、尚岛供应链、顺盈食品、红焱食品等4家企业陆续投产。15089户70197人脱贫人口已全部落实帮扶政策。投入衔接资金3.20亿元,实施项目137个,推动帮扶产业项目提质增效。那大镇和雅星镇合罗村等6个村入选2023年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村建设名单。全市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均已参加2023年度基本医保。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全省乡村振兴“样板间”嘉禾共享农庄联农带农4800多人。“博士村长”助力产业发展,精心选聘53名专业博士代表结对帮扶11个行政村。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稳就业促创业齐头并进。新增城镇就业1253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163人,创历史新高。18个就业驿站投入运营,“儋州月嫂”劳务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亿余元,建成创业孵化基地、就业帮扶基地29家。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洋浦第二中学、洋浦第三小学、正德学校建成招生,新改扩建18个教育项目,增加基础教育学位14140个。大力推进集团化办学,组建13个基础教育集团,深化巩固与上海师范大学、重庆巴蜀中学、武汉外国语学校等合作项目,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全市现有省一级学校(高中)5所,省级规范学校(义务教育)13所。医疗服务保障水平明显提升。滨海新区医院、海南西部中心医院三期交付使用,海南西部区域(儋州)疾病防控中心建成,市妇女儿童医院、市中医院等一批医疗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我市作为全省唯一入选全国30个DRG付费改革试点城市。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率100.75%,医疗机构“一站式”结算率99.1%。

安全底线持续筑牢。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全市各行业部门共排查企业数量1899家,发现隐患10756处,已完成整改,全年无安全生产重大事故发生。完成石化功能区封闭化物理围网、卡口和信息化管控系统建设。全市确立粮油应急加工企业3家,粮油应急供应网点24家,覆盖那大城区和洋浦地区等15个乡镇。初步建立蔬菜应急储备体系,保障市场蔬菜供应充足。成功捣毁涉网黑恶犯罪团伙,实现全省打击涉网黑恶犯罪零的突破。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面临不少问题,主要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仍不牢固,实体经济基础弱、竞争力不强,投资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面临多重困难;政策红利释放还不够充分,产业体系较为薄弱,项目建设水平有待提高;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民生社会事业历史欠账较多。需要全市干部群众发扬团结奋斗精神,矢志不移坚持问题导向,久久为功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抢抓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窗口期、开展高水平压力测试的攻坚之年,是推动儋洋一体化深度融合、发展动能加速释放的关键之年。我市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省委八届三次全会精神和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精神,把握好“三个统筹”[6]重要原则,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支撑,以推进封关运作压力测试为重点,蹄疾步稳推动十个“一体化”,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海南篇章儋州彩页。

为实现2024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持续推动高水平开放,加快打造自贸港先行区、示范区

加快建设封关运作压力测试区。完善封关运作硬件配套,倒排工期加快洋浦港口岸“封关项目”配套工程建设,适时组织开展项目测试,配合推进海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口岸监管服务信息系统)项目建设。找准政策落地切入点,加大力度落地新政策,释放新红利。将洋浦保税港区政策措施有序扩大到洋浦经济开发区试点实施,聚焦加工增值政策适用度高的产业,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为加工增值政策扩区测试提供

相关推荐: